原创 索索队长 FitEmpire健身领域
水,是真正的“基础补剂”!
说到最重要的“营养素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蛋白粉、维生素、肌酸。
但实际上,水是仅次于氧气的“生命必需品”(毕竟没有氧气就死了)。
没水的话,我们也就能撑几天。
再加上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话,一旦缺水或者不及时补充水分,身体状态会很差,根本使不上劲。
事实上,你每时每刻其实都在脱水,不管你有没有运动,而且等你口渴了再喝水已经晚了!
那么,索队今天就系统讲一讲, 脱水对运动的影响,以及运动补水指南 。
等不及了,索队要发车了!今天的车速比较快,大家慢慢阅读!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公司立场无关。文章仅用于和读者交流、知识普及,不作为疾病诊治建议,部分专业词汇仅为引用专业知识,配图来自互联网和AI,侵删。
我们其实都是“水做的人”
很多人不知道,身体一大半就是水做的,具体多少取决于你的体脂率、性别、年龄。
成年人的身体含水量大约在50%~70%之间,其中 肌肉的含水量超过70% ,而脂肪只含有10%的水。
所以,肌肉量多、脂肪少的人(比如经常锻炼的男性),身体里的水分就多;
反之,像女性、年纪大的人、不怎么运动的人,肌肉少、脂肪多,身体里的水分也就相对少。
所以,我们人体其实就是一袋移动的“肉装矿泉水”。
我们每天都在脱水
其实,你每天都在不停失去体内的水分,不管你愿不愿意。
脱水, 不单是流点汗那么简单,当你每次呼吸、每次拉屎撒尿,都在排出水分 。
正常排便流失的水其实不多,每天也就几百毫升。
但一旦腹泻,那水损失就会非常快,甚至可能让你脱水到危险程度,除非你及时补回来。
而你尿多少,主要看你喝多少。
如果你一次喝很多水,可能每小时就能尿出一升。
而运动的时候,血液会更多流向你正在辛苦工作的肌肉,流向肾脏的就少了,所以尿量也会减少,这个时候,你主要通过“出汗”来流失水分,而不是尿。
影响你出汗(脱水)多少的因素有很多
一个人的出汗量,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。
明明是在同样的环境下,有些人天生就是“汗包”,一练就全身湿透;而有的人练得再猛,脸上都不带汗珠的,看起来还一脸轻松。
不仅如此,运动时你出汗多少,还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。
天气越热,汗肯定比天气冷出得多出得快。
此外,除了温度,你的体型、身体组成(肌肉脂肪比例)和穿的衣服也都会影响你出汗的速度和量。
比如,2005年4月发表在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上一篇研究中,一边是穿着全套护具训练的美式足球运动员,另一边是轻装上阵的越野跑运动员,这两类人都在同样气温下训练、训练量也一样。
结果研究数据表明,橄榄球运动员一天训练中通过出汗流失了9升水,而越野跑运动员则通过出汗损失了3.5升的水。
而史上最猛的“出汗王”,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马拉松运动员阿尔贝托·萨拉查,他在高温下备战和比赛期间每小时能出汗3.7升!
他就是那种在热天训练时出汗特别猛的极端个例。
脱水对健身的影响
如果你在长时间运动中没有及时补水,或者你开始训练前就已经有点脱水,那你的表现肯定会差。
轻度至中度脱水,就算只是丢了2%的体重水分,都足以带来明显负面影响。
1.水和运动表现直接挂钩
你只要经常锻炼,应该知道脱水是啥感觉。
运动的时候,体温会上升,尤其是强度大的时候更是明显,你练得越狠,身体就越热,运动员需要有效的降温来对抗体温的升高,这时候我们 身体唯一有效的“冷却系统”就是出汗 。
如果你运动时间不长,出点汗没啥关系。
但一旦练得久(比如超过1小时),你流失的水分就可能达到体重的5%!
所以,这时候补水就非常重要了:
训练前先喝点水,做预防;
训练中补点水,减缓流失;
训练后喝水恢复,不然你训练效果都会打折扣。
2.耐力训练的时候,脱水对身体影响很大
当你做耐力类训练(比如跑步、骑车、游泳这种持续时间长的运动)时,脱水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特别明显,主要是 血浆量的下降 。
血液里除了血细胞(红细胞、白细胞)以外,剩下的部分就是血浆,主要是水。
当你身体脱水或者气温太高时,血浆量就会开始下降,下降多少、下降多快,要看当时的情况。
在极端情况下,它发生得非常快。
比如极端高温下参加演习的消防员,不到20分钟血浆量就损失了15%。
当然了,你平时训练不会遇到这么极端的情况,但如果你在高温里训练且不喝水,血浆量照样会减少到足以明显影响训练表现的程度。
3.脱水会让心跳加快、泵血变弱
运动时,身体每每出汗流失体重水分,都会造成心率每分钟增加7次。
同时,心脏每次跳动所能泵出去的血量(叫搏出量)也会减少。
就是说,你脱水了,心跳变快了,但每跳一下泵出的血却变少了,这就很吃力。
虽然身体会试图用快点跳来弥补泵得少,但这个补偿是有限的,不能无限补下去。
当你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时,身体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肌肉,但这时候血浆量减少、心跳过快、搏出量下降,那么肌肉就得不到足够所需的供血量,结果你会感到格外疲劳,训练状态直接下滑。
如果你还继续死练、一直流汗损失水分,你最终会因为身体过热并被迫停止训练。
4.如果你训练前就脱水了,更别指望训练能好好发挥
如果你训练前体重就已经比平时低了1.5%~2%(说明水分已经少了),那你会更容易疲劳。
同样一段距离,你跑起来会明显感觉更难、花的时间更久。
一项研究发现,在1500米跑步时,哪怕只是轻中度的脱水,成绩都会慢10秒。
而且在10000米比赛中,脱水会导致跑步者的速度慢90秒以上。
这可不是一点点区别,是真正能影响比赛成绩的程度。
5.炎热环境下训练,脱水的负面影响会更快更明显
但如果你在比较凉快的地方,比如温度低于20°C,情况就会好很多。
只要控制训练时间在90分钟以内,脱水不超过体重2%的情况,对表现的影响不大。
但如果训练时间超过了90分钟,即使环境温度不高,轻中度脱水也会开始掉状态。
而在寒冷环境下(比如冬天户外训练),轻度脱水几乎不会影响你的表现,身体不必拼命出汗降温,因为外界空气温度足够低,可以达到最佳降温效果。
6.高温环境+脱水=表现崩盘
研究发现,你训练表现最严重时甚至可能下降60%,具体取决于脱水程度和高温对我们身体活动的耐受性(Cheuvront,2003)。
而且这时候你的训练动力也会直线下滑,不管你主观上想不想努力,身体都吃不消。
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,如果你本身耐热性低,脑子会主动叫停,让你别再拼命,你很快会感到体力不支、提不起劲、不想练,根本无法发挥出最佳水平。
力量训练和高强度运动里脱水影响更严重
像力量训练(比如深蹲、卧推)、冲刺跑、HIIT 等等这类运动,统称为无氧运动。
很多人以为,只有跑步才怕脱水,撸铁没事。大错特错!
当你进行无氧运动的时候,身体里的心肺系统(心脏+血管)来不及给肌肉送够氧。
这种厌氧表现也取决于身体的水合作用。
有研究指出,如果你在训练中流汗太多,在运动出汗时减轻了2%-3%的体重,那么你的力量会下降3%-4%和高达10%的肌肉高强度耐力(Daniel A. Judelson,2012)。
而且脱水还会影响动作稳定性和协调性,一般是发生在体重减轻2%(出汗流失)的时候,而且脱水程度越高,影响就越明显。
而且,这种不稳定还会带来更高的 受伤 风险。
当你身体脱水的时候,你的关节稳定性就会下降(特别是膝关节这种负重部位),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练深蹲这种大重量动作,一旦膝盖发软或者支撑不到位,那受伤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。
脱水会导致脑子不好使
别以为脱水只影响肌肉和关节,其实你的大脑也会受到影响。
想象一下,你在大夏天训练,出了很多汗,体重减轻了2%,这时候你开始发现自己的短期记忆开始下降(刚别人说了啥你就忘了)、注意力难以集中(动作做一半就走神)、脑子转得慢,数学题都算不清楚了。
而且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,只要一脱水,情绪状态就跟着下滑,更难集中注意力。
补水的来源
既然我们每天都在流失水,那肯定也得每天补回来,再加上还运动的话,尤其是天气很热,需要补充的水肯定比久坐不动、吹着空调的人多太多。
我们的补水来源主要有3个:
喝的: 各种饮料是最主要来源,白水、茶都算
吃的: 很多日常食物本身就含有很多水,比如100克苹果里就有80多克水,大多数水果其实就是“水+糖+纤维”,包裹在果皮中。
除了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水分,身体自己也会产生:当身体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(脂肪、蛋白质和碳水),以及燃烧身体里的脂肪时,都会顺便释放一些水,这个水叫做“ 代谢水 ”。
人类不太依赖代谢水,因为这部分水量不多,只占我们水需求的10%左右,但生活在沙漠里的动物几乎完全依赖这种水。
不过, 咖啡并不会导致脱水 ,虽然很多人觉得它是“利尿剂”,但喝咖啡是不可能喝到“脱水”的。
反之,酒精才是真的会让你脱水!
所以,索队是很反对经常把酒当饮料喝来补充水分,除非是无酒精或低度啤酒,在运动后补水也能凑合用。
口渴才喝水?
如果你只是做不超过一小时的短时间训练,而且环境也比较凉快,靠口渴来判断要不要喝水是完全没问题的。
不过,如果你早上起床,不管运不运动,索队建议你不管渴不渴,先喝点水。
因为你睡了一晚上没摄入任何水分,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。
但如果你进行的是耐力训练、高温训练、大量流汗的训练,只靠“口渴”就太晚了。
口渴,其实是身体已经轻微脱水的信号 ,你感觉口渴的时候,其实已经因为出汗而减轻1-2%的体重了。
更坑的是,你喝点水之后可能马上就不渴了,但身体需要的水分并没有补充够。
所以不能光靠渴不渴来判断要不要喝水。
教你简单估算水流失量
有一个最简单又准确的方法:训练前后裸称体重,中间别喝水。
训练前体重(大)–训练后体重=你流失的水量
穿着汗湿的衣服称重会不准,因为衣服本身会吸水,你以为没掉多少体重,实际身体水分已经流失不少了。
训练前怎么喝水?
靠谱做法是训练前2小时,喝500ml水。
如果是天气热、出汗多,训练前15分钟再喝200ml的水。
这是为了提前 增强身体的“水储备” 。
而且运动时会关闭尿液的产生,不会让你频繁想要上厕所。
在锻炼前的几个小时内摄入大量液体可以使您的液体平衡更好,并使您更耐热。
但提醒一下:如果你比赛当天水喝太多,又没法上厕所,那很可能会影响比赛表现。
训练中怎么喝水?
训练中喝水的核心目标是尽量避免流失超过体重2%的水分,同时维持体内电解质水平(主要是钠)。
但这并没有统一标准,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。
比如体型大的人要喝得多、运动类型导致出汗多的人要喝得多、高温环境中要喝得更多等等。
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每消耗1.5卡路里的热量,就喝1.5ml的水。
比如你一节课练下来消耗了500大卡的热量,那就该喝750ml的水。
如果你不想算热量,训练中每隔20分钟喝250ml水也很简单方便,能有效让你维持水分,避免脱水影响训练表现。
如果你是在高温环境下训练,建议严格按照以上建议喝。
训练后怎么补水?
别以为训练完就万事大吉,其实你还在继续出汗(哪怕你没感觉)。
而且你训练结束后,身体开始排尿,这时候你喝进去的水不会全被吸收,会被排掉一部分。
所以索队建议在训练后的4小时内,起码要补回你训练中流失水分的1.5倍。
比如你训练掉了1公斤体重(说明流汗约1升),那你接下来要通过喝水+饮食补回至少1.5升的水分。
光喝水还不够好,碳水+蛋白质也得安排上!
索队练后补充公式 :葡萄糖+EAA+其他(维生素、肌酸等)+蛋白粉
不一定非得喝补剂,正常吃饭也行。
但有时候你练得太猛,特别热的时候,食欲会下降,不用强迫自己吃大量食物,可以来一杯蛋白粉或者恢复型运动饮料。
给喝的水加点“料”
大部分时候白开水肯定够用,但如果你是长时间、大强度训练、你喝白开水胃不舒服,那加点盐和糖效果更好。
加钠
钠(盐中的主要成分),是一个“渗透活性物质”,它能帮你在出汗后保住液体和锁住水分,保留在身体里、补充电解质、避免抽筋、维持神经肌肉功能正常。
一般正常人和普通健身爱好者,其实日常饮食就能补足钠,平时训练不太需要额外加。
但如果你训练时间特别久(比如4小时往上)、汗出得特别猛、经常空腹训练,建议在水里加点钠,每1000ml水里加0.3-0.7克钠,相当于0.75-2克的普通食盐。
如果你平常训练经常喝不够水的话,加点盐试试,会更容易让你产生“渴感”,你会更愿意喝,对一些“喝水困难户”特别有效。
水里加点碳水(糖)
如果你训练时间长、强度大,喝点含糖饮料好处不少:
补充能量,改善体液平衡,让你续航更久;
促进水分吸收,可以从小肠吸收更多的水分;
和白开水相比,水更甜你会更容易喝多喝够水。
索队推荐添加葡萄糖+果糖,可以增加吸收的液体量。
但别忘了,果糖吃多了容易胃部不适,所以建议 每1升的水的添加果糖控制在20-30克以内 。
总之, 每升水中碳水总量在30-80克之间 是最合适的,超过这个量,反而会导致吸收变慢或者肠胃不适。
喝水总结如下:
饮品 |
推荐 |
补水效果 |
白开水 |
推荐 |
足够 |
牛奶 |
推荐 |
很不错的补水饮料,但要小心乳糖不耐 |
茶、果汁、水果 |
可以 |
足够 |
运动饮料 |
强烈推荐 |
尤其适合汗多、练久的人,最好是低糖/低热量 |
咖啡 |
一般不推荐 |
略差,但不会脱水 但要适量,每公斤体重不超过5毫克 |
酒 |
强烈不推荐 |
酒精会引起脱水而不是补水 |
说白了,只要你把该补的水补回来,喝啥都没大问题。